从“彩礼贷”到“生育消费贷”,变种贷款如何监管?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罗知之)近日,网传中国银行江西分行推出一款“生育消费贷”产品,引发热议。随后,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回应称,就目前评估看,现有消费贷款产品能够覆盖相应需求,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此前,也有银行推出过“彩礼贷”、“墓地贷”等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这些贷款产品到底是什么?为何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创新的红线是什么?
“噱头”消费贷款层出不穷
6月4日,网传中国银行江西分行推出“生育消费贷”。宣传海报显示,该贷款适用对象是已婚,20-50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怀孕满6个月至幼儿两周岁的用户。一胎最高可贷10万元,二胎最高20万元,三胎最高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利率方面,1年期是4.85%,1至3年期是5.4%。
6月4日晚间,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回应称“生育消费贷”有关信息是内部评估信息。该行新产品推出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尚处在方案评议阶段。就目前评估看,现有消费贷款产品能够覆盖相应需求,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
早在3月份,网上流传了一张江西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的宣传海报,引起关注。对此,九江银行表示,对“彩礼贷”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并对暴露出来的合规意识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严查整改,规范金融营销行为。
除了“彩礼贷”,有媒体报道,云南昆明晋龙如意园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也在3月联合推出了“墓地按揭贷”。首付两成,最高能贷款20万元。事情发酵后,云南昆明晋龙如意园回应称,“墓地按揭贷”并未实际推出,未与银行签合作协议,将放弃该合作项目。
金融机构为何纷纷布局个人消费贷款?
“日息万分之3.5”“1千元用1天只需0.35元”……各大APP、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通常以看似诱人的低利息招揽客户,折算成年利率实则往往超过10%。
这一利率水平往往超过了银行的住房贷款业务和经营贷款业务利率水平。“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个人消费贷款有更高的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能有更多收入,因此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业内人士指出。
而更需要警醒的是,本应严格用于消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通过违规渠道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这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更为房地产领域积聚了风险。
3月26日,为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
从监管部门发文严查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可以看出,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业务的监管趋严,其增长空间也将被逐渐压缩。
“一系列特色消费信贷产品,较好地满足了特定用户的需求,也拓宽金融机构服务边界,但也要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此外,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在营销宣传方面,要注意合规、适度,利率等关键信息披露要全面、准确,不得夸大其词,不得过度包装。
监管层“加码”居民消费贷款
“这类贷款本质是居民消费贷款,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来宣传获客,这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以及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4月1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关于“彩礼贷”“墓地贷”等变种贷款问题时表示。
邹澜认为,“彩礼贷”“墓地贷”是个别银行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
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一季度居民杠杆率为62.1%。虽然这是2012年以来首次季度性下降,但这一水平仍然需要警醒。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刘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债务水平超过60%,一方面是居民债务过快增长带来了宏观金融体系的风险,既拖累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造成金融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我国居民部门长期是净积累部门,居民储蓄率长期保持在35%以上,而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居民储蓄率普遍低于20%。由于长期的高储蓄率,居民部门也积累了大量资产,包括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对于居民部门来说,大量持有现金和存款是对抗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邹澜建议:第一,要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把资金更多的投向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第二,人民银行会配合银保监等部门对中小银行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准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指导。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审慎合规的前提下结合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对于有悖公序良俗,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的做法,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让中小银行做到能贷、愿贷、会贷。
相关阅读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推荐阅读
-
-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火宫殿臭豆腐、柳州螺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王连香)近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更多
2021-06-11 10:57:01
-
-
权威快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 柳州螺蛳粉
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等上榜。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公布国家更多
2021-06-11 10:57:01
-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中欧合作机遇远大于挑战
中国驻欧盟使团供图。人民网布鲁塞尔6月9日电 (记者张朋辉)6月9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通过视频方式出席欧洲学院举办的中欧关系交流更多
2021-06-11 10:56:59
热门标签
精彩放送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
-
最新见闻
- 今年通过文凭试收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港生增加近两成
- GoGBA一站式平台启动 助力港企开拓大湾区商机
- 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愿怎么填
- 公司面临破产清算员工导演虚假讨薪案
- 林郑月娥:粤港澳大湾区是港商开拓内销市场最佳切入点
- 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 香港连续三天本地零确诊 青少年可预约接种疫苗
-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
- 做三孩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 花几万元咨询填志愿 能换来更好的人生吗
- 教育评价要回归“育人”本位
- 澳门申报三个项目成功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欧盟干预香港选举事务
- 香港与新加坡拟于7月初研究“航空旅游气泡”目标启航日期
- 网购抽大奖,5个月上万人上当
- 探寻青年创新的奥秘 德国有哪些经验?
- 法国宣布将结束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的“新月形沙丘”行动
- 我国实现核级萃淋树脂的全国产化与工业化量产
- 香港和内地海关联合行动侦破香港历来最大宗快艇走私案
- 北京4.5万考生结束高考
- 粤港澳联合监测显示珠三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逾80组广东绘画代表作亮相香港艺术馆
- 深圳坪山法院判令男方支付未成年子女婚内抚养费
-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英方放弃殖民旧梦,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 巴勒斯坦政府官员感谢中国对巴方的一贯支持
- 国家税务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税法大课
- 乡村因路而美 “四好农村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 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 欧盟宣布计划向西巴尔干地区投资300亿欧元
- 网络平台也应推出“老年人模式”
- 模型定义卫星服务“一带一路”遥感应用
- 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埃塞俄比亚贫困儿童发放“粮食包”
- 直播带货引发商标权纠纷 抖音运营商被诉共同担责
- 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 京沪高铁将开行66列时速350公里复兴号
- 换电模式能否跃升市场主流
- 股市研报乱象当休
- 破解“猪周期”的重要之举
- 警惕“赚钱App”成老年人数字陷阱
- “华龙一号”: 打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
- 快准实 风云四号b星升级气象服务
- 多平台现大量“高仿”基金经理人账号
- 用新技术让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更丰富(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 以诗情滋养心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多元化公共服务 提升乡村生活吸引力
- 德国呼吁更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 中斯企业携手共建斯里兰卡能源中心
- 老挝政府批准中企万象—巴色高速公路路线方案
- 庆祝建党百年戏剧晚会在京举行
- 夏粮收购开局平稳
- 打造简易的在线市场(互联网大咖秀)
- 你打卡过“网红餐厅”吗?(网上中国)
-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望海楼·人间正道的魅力
- 严查酒驾醉驾:公安部交管局启动夏季夜查整治行动
-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童工人数20年来首现反弹
- 我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合作成为亚太区域中最成功、最具
- 铁矿透水事故13人被困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赶赴山西代县
- 南非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9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