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情滋养心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
![]() |
图为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海报。 |
核心阅读
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
今天的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们代代承传的文化瑰宝。学者、诗人闻一多曾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古典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今天,对古典诗词传承路径的新探索接连不断,古典诗词正以多种面貌融入我们的生活,持续绽放魅力,唤醒更多人的诗情与诗心。
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
近年来,中国古典诗词热持续升温,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
学校对传承中国古典诗词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典诗词数量明显增加。各地学校以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为支撑,以多种方式提炼、展示、阐发中华诗词经典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比如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古典诗词与现代传播媒介融合,走向广大受众,让古典诗词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悠远意境。丰富的文化视听产品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展现诗词经典,推动诗词文化传承。如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记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观看者众多,并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一次次燃起社会品味诗词经典的热情。再比如,北京恭王府海棠雅集已举办十届,并开通网络直播,让更多人得以观赏;今年年初,“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通过互联网在全球传播,收到上万条海外网友留言。
诗词文化还融入文旅事业发展中。比如,浙江省近年提出“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即以诗词为主线,把乡村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古村镇、自然山水结合起来,寓诗教于文旅。当地文旅部门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名片——自钱塘江畔的西陵渡始,最终到达天台山,发展诗词游学,让诗词与地理、历史、旅游、文创等相互激发、相互融合,也让诗词文化更直观可感,更接地气。
把涵养身心作为诗词传承的旨归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音声之美,对应感性的能力;第二是意境之美,对应审美的观念;第三是品格之美,对应道德的境界。读诗读到最后是读人,会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能够被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近年来,从诗词主题的文化类节目,到诗词主题的出版物和音视频产品层出不穷并广受欢迎,更直观地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的我们依然在诵读流传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这才是中国古典诗词代有承传的重要意义。比如“诗圣”杜甫《缚鸡行》写了日常琐事对心灵的影响,“鸡虫得失无了时”的困扰,诗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但诗的结句给出智慧之钥——“注目寒江倚山阁”。“寒江”是远,“山阁”是高,这句是说,应当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到宏大高远的目标上,把才华和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一诗的结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表现的也是同样的心胸和气概。
古典诗词不仅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也和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节日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农历新年伊始,我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五月圆,我们在心中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门在外,我们不仅在“低头思故乡”中感叹“月是故乡明”,更在“欲作家书意万重”中感念“慈母手中线”。久别重逢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离别时深情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面对困难,我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我激励,也期许自己磨炼出“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气魄胸襟;危急时刻,古典诗词更是以其感召力凝聚人心。
千百年后的我们诵读古典诗词,还会被古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从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到黄遵宪的“寸寸山河寸寸金”;从“诗圣”杜甫关切百姓生计的“三吏”“三别”,到名臣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咏煤炭》,古典诗词中不仅蕴藉着自然和人伦之美,更有心系社稷苍生的大爱。
在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过程中,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是诗词传播与传承的重心所在。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
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古典诗词的推广普及中,探索出更多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传播之路。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制图: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1日 20 版)
相关阅读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推荐阅读
-
-
“华龙一号”: 打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
中核集团1月30日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更多
2021-06-11 10:58:03
-
-
以诗情滋养心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图为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海报。核心阅读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今更多
2021-06-11 10:57:59
-
-
多元化公共服务 提升乡村生活吸引力
比利时贝弗伦村的“乡村点”中,居民正在选购蔬菜。一名法国农民正在接受工作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资料图片便利的生活设施、良好的就医条件更多
2021-06-11 10:57:58
热门标签
精彩放送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06-11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
-
最新见闻
- 今年通过文凭试收生计划报读内地高校的港生增加近两成
- GoGBA一站式平台启动 助力港企开拓大湾区商机
- 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愿怎么填
- 公司面临破产清算员工导演虚假讨薪案
- 林郑月娥:粤港澳大湾区是港商开拓内销市场最佳切入点
- 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 香港连续三天本地零确诊 青少年可预约接种疫苗
-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
- 做三孩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 花几万元咨询填志愿 能换来更好的人生吗
- 教育评价要回归“育人”本位
- 澳门申报三个项目成功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欧盟干预香港选举事务
- 香港与新加坡拟于7月初研究“航空旅游气泡”目标启航日期
- 网购抽大奖,5个月上万人上当
- 探寻青年创新的奥秘 德国有哪些经验?
- 法国宣布将结束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的“新月形沙丘”行动
- 我国实现核级萃淋树脂的全国产化与工业化量产
- 香港和内地海关联合行动侦破香港历来最大宗快艇走私案
- 北京4.5万考生结束高考
- 粤港澳联合监测显示珠三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逾80组广东绘画代表作亮相香港艺术馆
- 深圳坪山法院判令男方支付未成年子女婚内抚养费
-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英方放弃殖民旧梦,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 巴勒斯坦政府官员感谢中国对巴方的一贯支持
- 国家税务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税法大课
- 乡村因路而美 “四好农村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 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 欧盟宣布计划向西巴尔干地区投资300亿欧元
- 网络平台也应推出“老年人模式”
- 模型定义卫星服务“一带一路”遥感应用
- 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埃塞俄比亚贫困儿童发放“粮食包”
- 直播带货引发商标权纠纷 抖音运营商被诉共同担责
- 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 京沪高铁将开行66列时速350公里复兴号
- 换电模式能否跃升市场主流
- 股市研报乱象当休
- 破解“猪周期”的重要之举
- 警惕“赚钱App”成老年人数字陷阱
- “华龙一号”: 打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
- 快准实 风云四号b星升级气象服务
- 多平台现大量“高仿”基金经理人账号
- 用新技术让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更丰富(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 以诗情滋养心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多元化公共服务 提升乡村生活吸引力
- 德国呼吁更多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 中斯企业携手共建斯里兰卡能源中心
- 老挝政府批准中企万象—巴色高速公路路线方案
- 庆祝建党百年戏剧晚会在京举行
- 夏粮收购开局平稳
- 打造简易的在线市场(互联网大咖秀)
- 你打卡过“网红餐厅”吗?(网上中国)
-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望海楼·人间正道的魅力
- 严查酒驾醉驾:公安部交管局启动夏季夜查整治行动
-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童工人数20年来首现反弹
- 我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合作成为亚太区域中最成功、最具
- 铁矿透水事故13人被困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赶赴山西代县
- 南非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9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