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看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取得哪些成果?专家解析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时间:2022-09-18 16:02:03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目前,天问一号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超过1480GB,我国科学家团队依托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存在水活动痕迹。

“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水活动

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区,位于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南部。经过一年多的巡视探测,祝融号火星车获取了大量科学探测信息。其中导航与地形相机的图像数据显示,在着陆区存在富含水矿物的板状岩石,而这些岩石与水活动紧密相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刘洋:(岩石)它颜色比较亮,通过光谱数据,我们看到它的成分是富含一些含水矿物的盐类,比如说硫酸盐,我们叫交接物。它在土壤颗粒之间起到交接的作用,经过一个压实的作用,就形成了板状的岩石。

通过对岩石的进一步研究,科研团队推测出了水活动的大概时间范围,也就是火星亚马逊纪的晚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刘洋:既然有水,我们就认为火星的近10亿年来可能还有一些适宜生命起源或是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这些气候条件很可能是在地下的一个更相对温和的空间当中。

形成着陆区基础地图 为后续探测提供支撑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中所取得的另一项成果,就是形成了着陆区的基础地图。地图中涵盖了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信息,这将为后续着陆区的精细探测,以及科学探测规划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着陆区基础地图的数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由环绕器所携带的高分辨率相机获取的图像制作而成。

天问一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它大概是0.7米左右的空间分辨率,它的地形能达到米级空间分辨率。国外在我们着陆区是没有(数据)的,所以实际上也体现了我们自主创新的结果。

第二部分数据则来自祝融号火星车,通过对着陆区的地表进行详细探测和成像,进一步丰富基础地图数据。为后续开展精细探测,以及科学规划提供更加精细有效的信息。

天问一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通过这些13台载荷组合,包括它的形貌、浅层结构、磁场,还有包括它的气象特征,形成一套完整的全球综合性探测和局部详细探测,再加上着陆区的重点探测,对于我们后续的科学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高质量数据解析 助力获取多项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任务已经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但已经取得的所有科研成果并不直接来自这些原始数据,而是源自它们形成的数据产品。

天问一号任务中所回传的原始数据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地面科研人员在收到这些数据之后,首先要进行解码,从复杂的原始数据中提取不同类型的信息,形成标准的数据产品,之后再提供给科学家团队进行研究。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哪些是时间信息,哪些是位置信息,哪些是工程信号信息,哪些是无探测信息,地面应用系统要去做非常多的工作。要抽丝剥茧,要把它们制作成我们的产品。这些数据它不是那么简单拿来就能用的,所以这本身就是第一步的挑战。

在此之前,我们想要了解火星,只能依靠外国的数据,而这些并不是一手的数据,因此很难有更多新的、重大发现。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天问一号给中国科学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最根本上从原始数据来解析我们的科学故事。数据的自主性,就预示着我们在科学发现的主动性都会高。

通过天问一号任务,我们不仅实现了数亿公里的长距离数据传输,同时掌握了如何有效提取科学数据的方法,为后续我国的行星际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祝融号火星车自主唤醒后将继续向南行进

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处于休眠状态,预计在年底待火星环境条件转好后自主唤醒。在确认工作状态正常之后,祝融号将继续向南行进,获取更多巡视探测数据。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继续往南,因为我们正好在火星的南北交互带,有人推测是个古海洋的边界,往南部高地它就变了另外一个地质特征了,所以我们往边缘去,地质现象会更加丰富,这个原则是不会变的。

根据目前我们已经获取的科学探测成果,后续将对祝融号火星车的探测目标和路径进行规划,期望能够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为进一步了解着陆区提供丰富的科学数据。

天问一号任务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潘永信:我们巡视车到那以后会带着各种科学仪器的载荷,就像我们科学家的眼睛一样,相当于我们是个无人机器人到那去探测。目前我们获得的这些无论是工程角度、技术角度,从科学的探测成果角度,对将来我们的探测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火星空间环境中磁场、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关键词: 原始数据 科学应用 应用系统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环球速看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取得哪些成果?专家解析来了

【环球速看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取得哪些成果?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目前,天问一号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超过1480GB,我国科学家团队依托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取得一更多

2022-09-18 16:02:03
【天天播资讯】解码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的微型航天器

【天天播资讯】解码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的微型航

央视网消息:每一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身上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格外醒目。那么,这件“飞天战袍”的外部都有哪些机关更多

2022-09-18 15:47:55
世界快资讯丨中国气象局:我国高空大型无人机首次高原气象观测试验成功

世界快资讯丨中国气象局:我国高空大型无人机首次

青藏高原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着较大影响,但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多样、建站难,大气垂直结构及下垫面观测信息缺乏。17日,中国气象更多

2022-09-18 09:03:50
快播: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快播: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更多

2022-09-18 08:45:29
全球头条: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 可让信息保存千年万年

全球头条: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 可让信

据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创新DNA存储算法,将十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实验验证壁画信息更多

2022-09-18 08:51:36
【环球快播报】机器人换关节、听诊器电子化,这个大会发布四项创新医疗产品

【环球快播报】机器人换关节、听诊器电子化,这个

9月17日下午,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新品发布区”举行了微创医疗的专场发布会。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俞凯摄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今天(9月1更多

2022-09-18 08:45:57
天天视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完成舱外救援验证 出舱时机怎样确定?

天天视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完成舱外救援验证 出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在昨天的出舱活动中,航天员不仅完成了设备与工具的安装,还进行了首次舱外救援验证。航天更多

2022-09-18 08:00:26
当前快报:高科技装备“炫耀”第19届东博会

当前快报:高科技装备“炫耀”第19届东博会

9月17日,正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来自各地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技术悉数亮相,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驾驶巴士、稻渔综合种养更多

2022-09-17 23:00:10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热门精选
小暑过后高温持续 电子产品需防“中暑” 让电子产品远离阳光直射
    小暑过后高温持续,在这种天气里,不仅人要防中暑,常用的手机、...
电脑开机蓝屏怎么办?电脑蓝屏怎么一键修复?
    电脑开机蓝屏怎么办电脑出现蓝屏可能是由于以下的几种情况,分步...
中国加湿器零售规模21.9亿 纯净型加湿器表现强势
    1月27日,奥维云网(AVC)线上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加湿器零售...
全球PC出货量增长14.8%至3.488亿台 创近10年来新高
    1月13日,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PC出货量...
获得品牌和用户认可 结构升级中尺寸领域成“香饽饽”
    近日,TCL科技在股东大会上指出,中尺寸面板成为未来2年至3年业绩...
乘着“元宇宙”东风 硅基OLED加快产业化和产品化进程
    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持续升温,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AR VR设备也...
    最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