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看!“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来源:扬子晚报时间:2022-07-30 16:02:19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自今年6月以来,谷歌一名工程师称某AI聊天机器人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并称该AI“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技巧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颗具备感知能力的心”。

这随后成为该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据外媒近日报道,这位工程师已被谷歌解雇。但他留下的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仍在互联网发酵。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就在6月,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该人工智能的“粉丝账号”,有人还在发起话题,呼吁让该人工智能“重获自由”,更有甚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称“AI的命也是命”。

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但当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身边,“我们应如何看待AI”越来越成为一道必答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就此话题接受了中新财经记者专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受访者供图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财经记者:近期的一则新闻称,谷歌一位工程师认为AI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在网络上引起讨论。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他的想法有合理的地方吗?

陈小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又具备合理性。这两方面同时存在。

说这种想法不合理,主要是依据科学判断,AI是没有人格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导致这位谷歌员工认为AI有“人格”,有其客观原因。比如他可能对这个AI系统产生了共情。

5年前我就做过预测,类似的现象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目前对人工智能存在不同理解。按图灵的观点,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的某些功能,而且这种模仿不要求必须和人的工作原理相同。比如 Alpha Go 具有下围棋的功能,但它下围棋的原理与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无论AI怎么发展,它永远不是人。因此说AI具有人格或人的情感、意识、道德等等,是不成立的。但是,AI可以用与人不同的工作原理,模仿人的语言、情感等功能,让人对AI产生共情,于是一部分人就会认为,“AI是人,或具有人的某些精神品质。”

中新财经记者:现在我们身边可能都有很多可以和人类“交流”的人工智能产品。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人类与AI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在您看来,二者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线?

陈小平:我认为有两种边界,一种是科学上的边界,一种是人文上的边界。

从科学的角度说,按照图灵观点,这个边界是非常清晰的。AI仅仅模仿人的部分功能,本质上不具备人的品质,包括人格、情感、道德等等。

还有一些和图灵不同的观点。比如一种观点认为,AI和人相比除了硬件不同,其他都相同。于是AI也可以有人格、有情感、有道德。估计这位谷歌前员工持此观点。

于是,一方面是他相信AI除了硬件以外可以和人一样;另一方面,从报道里看,他对这个AI系统已经产生了共情。仅仅因为AI在科学上没有情感等人类品质,就可以排除或禁止一个人对AI产生共情吗?这属于人文的边界,这个边界至少目前非常模糊。

中新财经记者: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您认为,如果有人相信AI具有人格,是否会给人类本身带来一些问题或困扰?

陈小平:如果我们认为AI有人格的话,肯定会带来很多困扰。同时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有些后果非常严重。

比如,人类如何对待AI。如果认为AI有人格,那是不是要把AI当成人呢?如果把它当成人了,那是不是要给它人类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财产权、投票权等等,甚至无论AI做了什么危害人类的事情,都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AI。

人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如果AI真的具备人格、情感、道德,一般能力又超过人类,就会出现可控性问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AI能够模仿一种功能,那AI的这种功能迟早会比人强,就像Alpha Go下棋一样。如果AI的通用能力也超过人,到那时人类凭什么能够控制AI?这是个疑问。我们现在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当然,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让一些人产生了共情,将来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共情,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这将给人机关系、人际关系带来巨大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新财经记者:此前您在智源大会论坛上,提到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几种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

陈小平:对人工智能如何分类,应该分为人还是物?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人工智能看成是非人非物的第三种存在物。科学上,它不是人;从人文的角度说,它不是物。那就是非人非物的第三种存在物。这种观点与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是根本不同的,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实际上远超科技范畴。

如果以这种观点考虑,能化解很多矛盾和难题,包括上面提到的法律难题,而且可以让科学与人文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握手言和”;但其中仍有挑战。有很多科幻作品写到人类爱上人工智能,如果采用三分法是否就没这个问题了?其实仍然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想未来怎么适应这样的社会,要判断会不会出现人类不可接受的严重后果,要不要提前采取措施。

中新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进展如何?

陈小平:这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发展非常快,从民间到政府对人工智能伦理都高度重视。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

在落实过程中,中国的情况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这表现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大家是有共识的,而且普遍认识到,不仅要从理论上研究,更要在实践中开展治理。当然,如何在治理实践中落实社会共识,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具体怎么治理?这涉及大量实际问题。我的研究发现,我们前面谈到的可控性和长期后果的不确定性,难以用传统治理模式有效应对,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方法。

除此之外,如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算法公平透明等问题,用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是可以有效应对的。我们不用担心这类问题会变得失控、解决不了,其中一部分具体问题其实正在解决之中。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作委员会 社交媒体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世界即时看!“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世界即时看!“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宋宇晟)自今年6月以来,谷歌一名工程师称某AI聊天机器人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并称该AI“令人印象深刻的更多

2022-07-30 16:02:19
当前热文:天舟三号除担任“快递小哥”外 还有一份不为人知的使命……

当前热文:天舟三号除担任“快递小哥”外 还有一

不久前北京时间7月27日11时31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但其实早在2022年7月17日天舟三号就已完成各项实验验证与天和核心舱分离作为航更多

2022-07-30 08:41:52
全球热议:十战十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今年第十次航天发射任务

全球热议:十战十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今年第

7月29日晚,火红的尾焰擦亮漆黑的夜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着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飞向太空。2022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文昌两发射场更多

2022-07-30 05:54:05
当前观点: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

当前观点: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9日21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更多

2022-07-29 21:51:51
今日要闻!世界首台大体积深海低温超高压模拟装置已完成验收 预计8月投入运行

今日要闻!世界首台大体积深海低温超高压模拟装置

7月29日,世界首台大体积“深海低温超高压模拟装置”在三亚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完成调试并通过现场技术验收,预计今年8月开始投入运行。更多

2022-07-29 19:54:43
世界即时看!揭秘中国空间站故事|突破关键技术 让中国人脚步向深空延伸

世界即时看!揭秘中国空间站故事|突破关键技术

央视网消息:大屏幕上的这张照片,是这次发射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的发射任务,它也是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更多

2022-07-29 19:40:54
【环球播资讯】等“星”来!8月天宇将上演英仙座流星雨等精彩天象

【环球播资讯】等“星”来!8月天宇将上演英仙座

在即将到来的8月份,英仙座流星雨、土星冲日、水星东大距等精彩天象将扮靓夜空,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更多

2022-07-29 18:42:07
环球看点!盲人也能上网冲浪、听障者视频聊天时手语直接转文字……多项无障碍科技成果在宁亮相

环球看点!盲人也能上网冲浪、听障者视频聊天时手

听障者视频聊天时手语直接转化为文字、视障人群也能上网冲浪,无障碍出行系统让障碍人士也能轻松逛商场超市……7月28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更多

2022-07-29 17:52:35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热门精选
小暑过后高温持续 电子产品需防“中暑” 让电子产品远离阳光直射
    小暑过后高温持续,在这种天气里,不仅人要防中暑,常用的手机、...
电脑开机蓝屏怎么办?电脑蓝屏怎么一键修复?
    电脑开机蓝屏怎么办电脑出现蓝屏可能是由于以下的几种情况,分步...
中国加湿器零售规模21.9亿 纯净型加湿器表现强势
    1月27日,奥维云网(AVC)线上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加湿器零售...
全球PC出货量增长14.8%至3.488亿台 创近10年来新高
    1月13日,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PC出货量...
获得品牌和用户认可 结构升级中尺寸领域成“香饽饽”
    近日,TCL科技在股东大会上指出,中尺寸面板成为未来2年至3年业绩...
乘着“元宇宙”东风 硅基OLED加快产业化和产品化进程
    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持续升温,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AR VR设备也...
    最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