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一跳”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学解释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时间:2021-11-07 16:27:52

新华社合肥11月7日电(记者徐海涛)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一跳”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此发现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

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它的产生可以将机体多处肌肉收缩反应紧急调动起来,保护容易受伤的部位比如眼睛与后颈部,也为进一步的防御反应比如躲避、逃跑等做好准备。惊跳反射是一种重要的本能防御行为,但是控制惊跳反射的基本神经环路尚不清楚。

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哺乳动物脑干的脑桥尾侧网状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被大量激活。研究人员使用光遗传及化学遗传手段,发现特异性“激活神经元”可以诱发小鼠出现弹跳表现,颈部及后肢肌肉也能同步记录到肌电活动,这是典型的惊跳反射行为。而特异性“抑制神经元”则可以抑制小鼠产生惊跳反射,并且不会影响运动协调、步态、感知觉等其他行为。

随后,课题组通过病毒示踪的方式,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直接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并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直接突触联系。他们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接受耳蜗核的输入后,直接投射到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完成了对颈部及四肢肌肉的控制。

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该研究论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市场监管总局:1至5月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45件 罚

市场监管总局:1至5月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45

制图:李楠桦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10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办反不正当竞争论坛,论坛发布了《2020年更多

2021-06-11 10:57:13
文旅部加强市场整治 严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

文旅部加强市场整治 严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刘佳)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执法,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加强旅游市场整治,更多

2021-06-11 10:57:12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呈现出比较强的用户粘性 “两净”产品仍旧大有可为
    突袭而至的新冠疫情,让不少具有清洁、杀毒、除菌等功能的家电品...
5G专利费收益高达百亿 多家巨头开始加入谈判大军
    5G普及之际,通信技术专利纷争四起。爱立信这家瑞典通信巨头本月...
适老并不代表低端 老年家电市场前景广阔
    10月15日,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
相关产品价格相差悬殊 衣物护理机到底该怎么选?
    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衣物护理机迅速蹿红,但市...
未来空调还能满足哪些消费者未被发掘的需求?
    中国是空调制造大国,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从家用空调领...
1-9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
    据工信部官网消息,1-9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