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出自他的团队 当前播报
你知道吗?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条重约0.9千克的鱼。
而我们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与桂建芳院士密不可分,他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鱼院士”。
△桂建芳院士
(资料图片)
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4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如今,他步履不停,带领团队创制“无刺鱼”,希望为老百姓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
01
让老百姓吃得起鱼,他说到做到
1984年,桂建芳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从事鱼类染色体研究。在毕业答辩会上,他被时任中科院水生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的蒋一珪看中,应邀加入团队。“当时,蒋一珪先生在鲫鱼的育种方面起了个头,发现这种鱼可以单性雌核生殖,并培育出了异育银鲫。”
当时,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鲫鱼的价格从一斤两三毛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块,甚至将近十块一斤。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桂建芳月工资收入六十多元,仅够买七八斤鱼,他下定决心:“要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面积,一定要让老百姓都吃得起鱼。”
次年,29岁的他开始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50多个样点,餐风饮露、不辞辛苦,取样4000多条,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
在包括桂建芳在内的水生所三代科学家的科研攻关下,他们连续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等新品种,大大提高了鲫鱼养殖的产量和品质,让美味的鲫鱼跃上百姓桌。
“与高背鲫相比,‘中科3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以上,它的身体比较瘦长,出肉率也比高背鲫提高了6%左右;‘中科5号’则抗病能力更强。”
目前,在我国鲫鱼养殖中,桂建芳团队培育的“中科3号”和“中科5号”占鲫鱼主养区产量的7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人食用的每10条鲫鱼中,就有7条出自水生所桂建芳团队。
桂建芳还将新品种免费赠送给湖北、广东、江苏等地的苗种繁殖场,并上门进行苗种繁育技术指导,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银鲫新品种的广泛养殖,加快了中国鲫鱼种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1983年,中国鲫鱼总产量为4.8万吨,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8.4万吨。
02
致力于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
鲫鱼炖汤味道鲜美,富有营养价值。然而,鲫鱼身上的小刺儿最多可达到八十多根,在水生物领域被称为肌间刺,这成为了人们对鲫鱼鱼肉望而却步的原因。
为了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合作,经过两年研究,已经筛选出200多条无肌间刺的银鲫,下一步将进行大量繁育。
肌间刺被敲掉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的基因性状?是不是安全?影不影响食用的味道?桂建芳表示,这些都要通过后期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基因编辑,就像修改文章,把基因做剪辑或者修饰,让它不发挥作用,肌间刺就长不出来了。基因编辑技术比20年前的基因转移、基因工程更安全,技术本身给有机体的改变更少,这种改变又更加定向、有效。”桂建芳说。
桂建芳表示,遗传育种技术目前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均获得了较快的应用。“一个技术,你没有抢占到制高点,你发展得慢了,意味着你就落后了,中国的(技术)绝对不能落后。”
作为较为安全的动物蛋白来源,鱼类等水产品的供应对全球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近60%来自中国。在桂建芳看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驱动下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的重大转变,向世界贡献了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
专注鱼类育种40年
只为“让每个中国人都吃得起鱼”
向桂建芳院士致敬!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5-13
-
05-13
推荐阅读
-
-
你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出自他的团队 当
你知道吗?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条重约更多
2023-05-13 16:02:42
-
-
新中国“光学摇篮”开放引大批民众参观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长春分会场活动13日在长春光机所举办,现场推出了科普报告、科普实验、科技企更多
2023-05-13 15:14:49
-
-
世界观速讯丨第三届超越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
第三届超越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12日在澳门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博览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与会者一更多
2023-05-13 14:06:09
-
-
当前简讯:国际空间站两名俄宇航员完成今年第三次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当地时间13日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今年第三更多
2023-05-13 14:15:47
-
-
每日聚焦:中国空间站动态|看航天员查收了“宇宙
多机位回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对接超精彩画面,天舟与日辉共同闪耀在浩瀚太空。独家放出航天员第更多
2023-05-13 11:51:37
-
-
当前热点-单警攀爬助力装置、文件DNA技术……前沿
5月11日至14日,由公安部主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展区面积5 34万平方米,设置三馆更多
2023-05-13 10:14:22
-
-
工信部: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全面向智能化绿色化转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昨天在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表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在全面向智能化、更多
2023-05-13 10:07:14
-
-
全球今日讯!北京无人快递车开进日本
日本千叶县,一辆无人配送车停在了偏远的院落前。配送车屏幕上提示:您的包裹已经送达,请开箱取货。这与北更多
2023-05-13 09:05:38
科技热图
热门标签
精彩放送
-
05-13
-
05-13
-
05-13
-
今日必看
- 【环球报资讯】《崩坏星穹铁道》景元角色PV:白毛国风大将军
- 今日热讯:漫展cos的胸贴为什么不会掉?纯技术手法的动态图
- 世界最资讯丨外媒:游戏大小来到100G时代 玩家的硬盘不堪重负
- 五部门通知明确:今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_天天播资讯
- 《闪电侠》新剧照曝光 网友:廉价版钢铁侠?
- 世界时讯:《地狱边境》之父谈XGP:服务很好 但会影响游戏销量
- SSD能有多便宜:2TB新品不到700元!长江存储232层原片颗粒加持 前沿资讯
- 【天天快播报】晨报|《暗黑4》最终测试上线 《失忆症》新作延期
- 再犯!《庆余年2》海报抄袭公司不是第一次了|滚动
- 最新:华纳宣布:《霍格沃茨之遗》NS版跳票至11月14日发售
-
精彩话题
-
最新见闻
- 你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出自他的团队 当前播报
- 每日视讯:织就风险“保障网” 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持续开展防灾减损服务工作
- 【环球报资讯】《崩坏星穹铁道》景元角色PV:白毛国风大将军
- 新中国“光学摇篮”开放引大批民众参观
- “五个女博士”广告涉嫌不尊重女性!北京相关部门已立案
- 世界观速讯丨第三届超越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圆满落幕
- 当前简讯:国际空间站两名俄宇航员完成今年第三次太空行走
- 天天热资讯!2022-2023年中国飞盘联赛·青岛站开幕,冠亚军队伍将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总决赛
- 今日热讯:漫展cos的胸贴为什么不会掉?纯技术手法的动态图
- 张艺兴扛不起?供给侧需改革?是城市电影本就难拍 环球热头条
- 世界最资讯丨外媒:游戏大小来到100G时代 玩家的硬盘不堪重负
- 每日聚焦:中国空间站动态|看航天员查收了“宇宙快递”
- 广州汽车报废能拿多少钱?2023汽车报废流程及补贴最新规定
- 五部门通知明确:今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_天天播资讯
- 《闪电侠》新剧照曝光 网友:廉价版钢铁侠?
- 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有什么_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有哪些简介介绍
- 当前热点-单警攀爬助力装置、文件DNA技术……前沿特警装备亮相警博会
- 工信部: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全面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天天关注
- 世界时讯:《地狱边境》之父谈XGP:服务很好 但会影响游戏销量
- 菲律宾参议院首办中文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