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8万公里,驾驶“玉兔二号”月球车

来源:扬子晚报时间:2023-01-30 12:57:32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作者 郭超凯 马帅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的外墙悬挂着一幅巨幅照片:“玉兔二号”月球车调转相机镜头,回望它在月球背面走出的第一行足迹。


(相关资料图)

资料图: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中国国家航天局供图

作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健康工作逾4年,远超原定3个月的设计寿命。而驾驶“玉兔二号”在月背上屡创佳绩的,正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于天一带领的遥操作团队。春节期间,他和团队的“驾驶员”仍在密切关注着“玉兔二号”的动向。

作为遥操作团队的一员,灵活驾驭在太空的航天器是于天一的看家本领。

常人眼中,于天一就像“驾驶员”,干的无非是把盘打舵的常规操作。但事实上,航天器的姿态调整、变轨、开机和状态设置,全靠编码组成的指令牵引,一秒送达,不得有误,非实力与魄力兼备者难担此大任。

“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勘察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为此,于天一和团队提出并构建“探测远景规划—月球日周期规划—地球日短期规划—具体行为规划”4层规划模型,通过逐级分解的方式,确保对月球车的有效、精准和可靠控制。

自2019年1月驶上月背以来,“玉兔二号”累计行驶里程已近1500米,每一步都在创造中国奇迹,每一天都在刷新世界纪录。

于天一“驾驶”航天器,始于2013年登陆月球的“玉兔号”月球车。彼时,“玉兔号”的行驶里程定格在114.8米,尽管已经出色完成既定任务,但在于天一等人看来仍略有遗憾。再驾驶“玉兔二号”时,他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月球车寿命、多出科研成果。

“‘玉兔号’是中国第一辆月球车,驾驶‘玉兔号’月球车时我们就像刚走出驾校的新手。如今有了‘玉兔号’的驾驶经验和多年的技术积累,驾驶‘玉兔二号’时我们更像老司机,操作上更加驾轻就熟。”于天一如是说。

然而,月球车巡视月背的征程,并非一片坦途。

从“玉兔二号”短暂“失联”到唤醒推迟再到月背“走钢丝”……4年来,于天一和其他“驾驶员”跨越地月38万公里的距离全程护航。至今,他还清晰记得三探月背撞击坑神秘物质的惊心动魄。

那是2019年7月,“玉兔二号”开始第八个月昼的探索,并下传了112张全景环拍照片。一张照片引起了于天一的注意,照片拍摄的是撞击坑内缘,大小各异的月壤散落坑中,中心分布的一小撮月壤的形状、质地与周围明显不同。

月球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谜。于天一敏锐察觉到,这个撞击坑给月幔开了一个小口子,对窥探月球结构是绝佳机会。他一边安排人员向科学家团队汇报,一边组织人员探测神秘物质。

考虑到神秘物质位于大坑中间且坑深超30厘米,坑壁坡度超过30度,如果盲目操控“玉兔二号”驶入进行直接探测,极有可能致其翻车。

前两次探测,尽管驾驶团队操控“玉兔二号”尽量向撞击坑靠近,但由于神秘物质自身阴影较多,数据质量不高,根本无法有效分析出物质成分。于是众人决定在第九月昼下午三探神秘物质。

当“玉兔二号”车轮距撞击坑沿还有10厘米左右时,驾驶团队测算,即使再前移10厘米,探测仪视场也无法完全覆盖探测物质。对此,科学家团队希望能再往前走15厘米。

“再往前,‘玉兔二号’悬空的前轮就会探入撞击坑,很可能因为滑坡而摔入坑内,后果不堪设想。不往前,就可能错过一次重大发现的机会。”于天一左右为难。

让数据说话,让科学定夺。于天一带领团队经过紧张测算,决定再往前走15厘米。此时尽管探测物质已经进入可视区域,但从图像看效果仍不理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的高度角越来越低,再等下去将错失最佳探测时间。

“玉兔二号”往前走1秒就是2.2厘米,就离真相更近一步。经过反复测算,于天一果断下达了“再向前走3秒”的指令。

在于天一看来,3秒从未如此漫长。他紧锁双眉,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遥测数据变化。当神秘物质清晰呈现在屏幕上时,飞控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正是这次探险,人类拿到了首份月球背面幔源物质初步证据,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推论的正确性。

在“玉兔二号”4年的巡视探测过程中,于天一带领团队持续归纳总结驾驶经验,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月面驾驶安全准则”。

这套凝聚着中国航天人智慧的“规则”,不仅使“玉兔二号”成功实现了安全移动、高效探测、可靠休眠、精确唤醒,也为未来地外天体表面巡视探测打下坚实基础。

从“玉兔号”月球车到“玉兔二号”月球车,再到“祝融号”火星车,相较于回望过去,于天一更愿畅想未来:“希望能陪伴更多的中国航天器飞向更远的深空,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发现更多的可能,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

关键词: 月球背面 北京航天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跨越38万公里,驾驶“玉兔二号”月球车

跨越38万公里,驾驶“玉兔二号”月球车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题:跨越38万公里,驾驶“玉兔二号”月球车  作者郭超凯马帅莎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的外墙悬挂着一幅巨幅照更多

2023-01-30 12:57:32
今日精选:先声药业新冠药物先诺欣获批,临床数据显示快速大幅下降病毒载量

今日精选:先声药业新冠药物先诺欣获批,临床数据

1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通报,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更多

2023-01-30 11:57:45
每日聚焦:方寸天地间,他们“披星戴月”去“追星逐月”

每日聚焦:方寸天地间,他们“披星戴月”去“追星

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工作在“方寸之地”却心系宇宙深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团队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队伍却已是身经百战在航天测控通信更多

2023-01-30 11:15:01
这群人全年无休 只为守护航天器在轨安全

这群人全年无休 只为守护航天器在轨安全

近年来,全面建设航天强国开启新征程,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航天员长时间驻留、空间站多目标协同、任务关键节点多和重要控制难度更多

2023-01-30 09:08:43
全球热资讯!绿色彗星“逼近” 2月2日观测最佳

全球热资讯!绿色彗星“逼近” 2月2日观测最佳

一颗绿色彗星正“逼近”地球,预计于北京时间2月2日经过近地点,届时若观测条件良好,肉眼或清晰可见这位“天外来客”的身影。美联社援引美国更多

2023-01-29 16:08:59
硬核浪漫!中国空间站与复兴号惊喜同框_天天短讯

硬核浪漫!中国空间站与复兴号惊喜同框_天天短讯

镜头中,中国空间站与复兴号列车惊喜同框,中国空间站在夜幕中持续运转,从复兴号列车上空飞过。这一刻,中国航天与“中国速度”相见!更多

2023-01-29 11:04:59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团队: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 世界新视野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团队: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新华社发李菂(前排左一)和团队成员在讨论科学问题。受访者供图李菂与国际同行在“中国天眼”建设现场(右更多

2023-01-29 10:03:39
每日聚焦:南京大学天格计划“天宁星”双星载荷成功发射入轨

每日聚焦:南京大学天格计划“天宁星”双星载荷成

近日,南京大学天格团队研发的“天宁星”(GRID-06B、GRID-08B)两颗伽马暴探测卫星载荷搭载于长光卫星MF02A04星、天仪研究院TY-28号星,由长更多

2023-01-28 21:04:50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热门精选
不能被电脑识别不能正常连接网络 宏碁笔记本网卡驱动如何解决问题?
    宏基4741g网卡驱动是为Acer宏碁Aspire 4741G笔记本网卡推出的驱...
patchcore.dll文件丢失了如何恢复?驱动精灵出现无法启动的问题如何解决?
    PatchCore dll是驱动精灵运行必备的一款文件,如果您的驱动精灵...
手机端使用的用户不断增加 手机病毒杀毒软件有哪些推荐?
    手机用什么杀毒软件好?随着手机端使用的用户不断增加,不少原本使...
win8.1企业版激活密钥如何自取?安装Win8.1RTM有哪些注意事项?
    Win8 1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系统,很多人会装上它,可是装上它之...
大脚插件lol有安装教程吗?英雄联盟大脚插件功能介绍
    英雄联盟大脚插件是第一款真正的英雄联盟辅助工具。提到大脚这个...
A15核心达到当期业界体积最小水平 kirin920相当于骁龙多少?
    麒麟920处理器怎么样 麒麟920相当于骁龙多少?首先麒麟920是SoC,...
    最新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