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台发现的小行星,又有两颗获命名,浩瀚宇宙TA们在闪耀
最近,浩瀚星空中又增添了响当当的名字,两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获得命名: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举行“地湖所星”命名仪式,体现国际社会对“地湖所”“地湖人”科学精神和科学成就的高度肯定;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南土所星”命名仪式,成为土壤所获得的一项国际性、永久性崇高荣誉,给予全体土壤科研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的夜空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紫金山天文台已观测发现数千颗小行星,但获得命名的仅有200多颗。
浩瀚宇宙中,一颗小行星,从发现它到确定其轨道要多久?获得小行星命名,为何是世界公认的殊荣?哪些名字可以上天?为此,记者采访了紫金山天文台相关天文学家。
讲述一个故事
从“中华星”到“中国星”
一位青年的拳拳报国心
在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工作者中,一直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
1928年10月25日,一位旅美求学的中国青年,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获命名“中华星”(1125 China)。
不久,青年回国效力,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但却再也没有找到这颗小行星的踪迹。直到1957年10月30日,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轨道酷似1125的小行星。虽后经证实这颗小行星并非1125,但20年后的1977年,当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精确地确定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破例将“1125 China”这个名字给了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故事有时极富戏剧性。原本以为失踪了的1125号小行星,却在1975年、1981年、1986年分别被再次观测到,并于1988年被重新命名为“中国星”(3789 zhongguo)。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连任42年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1955年1月20日,张钰哲带领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建台以来第一颗小行星,后来获得永久编号3960号。这是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因此也叫“紫金一号”。1998年10月,396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查刘璧如星”。查刘璧如女士是香港妇女界著名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为中国的科学及妇幼教育、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中华星”到“中国星”,寄托了老一辈天文学家的悠悠赤子情和拳拳报国心。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 紫台提供
了解一项规则
物以稀为贵
怎样能成为“来自星星的你”?
随着望远镜巡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获得永久编号的已超过60万颗,但已正式命名的不足5%。
获得小行星命名,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公认的殊荣,一方面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更重要的是因为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
“小行星是唯一一类可以由发现者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名字的天体。”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告诉记者,小行星的发现者虽然具有提名权,但必须经过由全球小行星/彗星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CSBN)的审核确认。
从临时到永久。小行星候选目标发现之后,还需要至少两个晚上的观测数据。上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MPC)之后,如果能被确认不是任何一个已知的小行星,就可获得一个具有国际统一格式的临时编号。要想取得国际永久编号,则需要确定其轨道。这通常需要在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并且确定了较高精度轨道参数,才会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确认。观测数据越多,覆盖弧长越长,计算出的小行星轨道参数就越精确,做出的轨道预测也就越精确。这个确定轨道的过程可能需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例如,“地湖所星”2007年5月16日发现,2009年12月获得永久编号227997;“南土所星”2007年9月11日发现,2019年5月获得永久编号530721。
命名权有窗口期。一颗小行星在获得永久编号之后,其发现者可获得10年窗口期给这颗小行星起名。过了这个窗口期,发现者就失去了优先提名权。而且,发现者的提名权是不能让渡的。
永久命名要求严格。小行星一经命名,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所以对提名有明确严格的要求:不长于16个字符,但不能是数字,最好是一个单词,可以以某种语言发音,非攻击性、侮辱性词汇,避免与已获得命名的小行星或自然卫星过于相似,政治、军事人物或事件的提名必须在其本人死亡或事件发生后100年才允许,不鼓励用宠物名字,不允许纯商业或以商业性质为主的命名等。近年来,小行星命名又多了一条新规则:每个发现者或小组每两个月只能提名两颗小行星。如此一来,发现的绝大多数小行星都不可能在10年窗口期内完成有效提名。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内科研人员在工作 紫台提供
畅想一场旅行
未来有可能登陆闪亮的星
探索奥秘开发资源
近期命名的“地湖所星”“南土所星”,均是2007年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在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等大行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绕日运行。”赵海斌说,“地湖所星”“南土所星”就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按照自己的路线和步伐绕着太阳运行,周而复始,永远闪耀在宇宙中。
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是一台通光口径为1.04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大视场、强光力的特点,配上高灵敏度的CCD探测器,是我国目前光学成像巡天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的望远镜之一。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
2007年5月16日晚,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将望远镜对准天蝎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后续得到卡塔琳娜巡天计划、斯特沃德天文台、赛丁泉巡天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它就是“地湖所星”,到太阳平均距离为4.64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5.47年,目前在轨道上以每日146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以每秒16.9公里的速度绕日运行。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在“地湖所星”命名仪式上说,面向未来,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将仰望星空、纵横江湖,做出更多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贡献。
“南土所星”是2007年9月11日晚,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把望远镜对准双鱼座时发现的一颗新的小行星。它后续得到了莱蒙山巡天计划、斯特沃德天文台、泛星计划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了它的精确轨道。“南土所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5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72年,目前在轨道上以每日162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以每秒18.8公里的速度绕日运行。
“小行星的观测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和深空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赵海斌说,小行星大致可分为碳质、石质和金属型三种类型,“地湖所星”“南土所星”究竟属于哪一类,还有待将来去探测和研究。对这两颗小行星的发现与命名,是研究、探测和应用的新起点。随着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登上这些小行星,去探索奥秘、开发资源,使之造福人类。
在“南土所星”命名仪式上,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还发出了这样的邀请,“未来,欢迎到‘南土所星’旅游,免费!”
>>>链接<<<
紫台部分获得命名的小行星
截至目前,小行星的命名,一般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命名为主,我国现设的省区市以及绝大多数的省会城市也均已获得命名,而以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命名的并不多。
◆古代科学家:张衡星(1802 Zhang Heng),祖冲之星(1888 Zu Chong-Zhi),一行星(1972 Yi Xing),郭守敬星(2012 Guo Shou-Jing)。
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发现的这4颗小行星,是第一批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同期公告的还有张钰哲星,该小行星是哈佛大学天文台于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
◆现代科学家:戴文赛星(3405 Daiwensai),杨振宁星(3421 Yangchenning),钱学森星(3763 Qianxuesen)。
◆地名:北京星(2045 Peking),江苏星(2077 Kiangsu),南京星(2078 Nanking)。
以上3颗星是第一批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
◆以下几颗星与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站所在地有关:紫金山天文台星(3494 Purple Mountain),盱眙星(4360 Xuyi),姚安星(175633 Yaoan),柴达木星(199947 Qaidam),建三江星(207723 Jiansanjiang)。
◆大学:南京大学星(3901 Nanjingdaxue),南师大星(216446Nanshida)。
相关阅读
-
12-27
-
12-27
推荐阅读
-
-
市场监管总局:1至5月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45
制图:李楠桦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10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办反不正当竞争论坛,论坛发布了《2020年更多
2021-06-11 10:57:13
-
-
文旅部加强市场整治 严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刘佳)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执法,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加强旅游市场整治,更多
2021-06-11 10:57:12
科技热图
热门标签
精彩放送
-
12-27
-
12-27
-
12-27
-
12-26
-
12-26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
-
最新见闻
- 紫台发现的小行星,又有两颗获命名,浩瀚宇宙TA们在闪耀
- 天津机动车尾号限行将进入新一轮轮换期
- 以指数为抓手 大数据为农业产业品牌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 赋能实体经济 “新IT”数字基座助推各行业智能化变革
- 游民晨播报:《艾尔登法环》已接近宫崎英高理想中的作品 《魔法使之夜》将改编剧场版动画
- 耗资90亿美元,史上最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为何备受关注?
-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NASA聘请24名宗教学者探究外星生命
- 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
- Epic神秘喜+1第十一天:《Control》免费领取
- 武汉一日内开通三条地铁线路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太空跨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 机械臂、舱门压点开关、通信设备……神十三乘组第二次成功出舱背后离不开这些
- “微型载人航天器”如何护航太空漫步?听航天员谈“人在太空”!
- DSO评2021最令人失望的PC游戏 《光环无限》上榜
- 僵尸也过节?《消逝的光芒2》发布圣诞节日宣传片
- 《原神》新版本“飞彩镌流年”PV公布 明年1月5日正式上线
- 深夜聊天室:哪位角色是你的年度“小丑”?
- “十四五”期间 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大幅提升 进入新发展时期
- 2021城市地下空间蓝皮书:中国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